去澳大利亚注意事项?

婚礼西装定制哪个品牌推荐-婚礼西装定制悉尼

.选择城市不要“轧闹猛”

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中国学生实在不少,大多数都集中在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悉尼、墨尔本、堪培拉等商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城市。

George建议大家选择一些其它澳大利亚城市,比如George的家乡阿德雷得、布里斯班等地留学。在那里,你同样可以得到良好有保障的教育,对于留学生来说,那里更适合学习和生活。悉尼的生活水平较高,留学生一般都不可能住在市中心的公寓,那里的房租很高,通常2室1厅的房租每周在 3000元人民币左右。因此,很多留学生都住在悉尼的郊区,George说同样的房子在阿德雷得只需要1000人民币左右的房租,生活费用要低许多,但是生活质量却不会比在悉尼、墨尔本的留学生差。选择中国留学生少的地区学习还有利于大家学习语言和体会当地的文化。

2.选择专业不要“跟随潮流”

选择专业要根据自身的喜好。现在大多数的留学生都选择了商业和IT两个专业。其实除了这两个专业,澳大利亚还有很多可以学的课程。这样对于将来毕业后的就业也有帮助。

3.确定目标要“斟酌”

选择学校和专业之前,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做详细的调查和比较。如果对学校和专业有任何疑问都可以联系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处咨询,同时也可以得到最新最准确的资料。

4.取得IELTS高分最实际

一旦你决定了留学学校和专业,就应该趁早准备IELTS考试。IELTS成绩到了5分的高中毕业生就可以考试申请去澳大利亚留学,但是入学前必须接受语言课程的培训。半分的IELTS成绩就意味着要上10周的语言课程。直到你达到了IELTS6.5分,你才可以进入大学学习。因此,IELTS成绩越高,就可以省下更多的费用。

5.要注意交通安全

在澳大利亚的交通习惯和中国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留学生要注意这些变化,小心驾车,遵守交通规则。

6.体会澳大利亚的文化

George建议留学生在澳大利亚学习时间不要少于1年。在澳大利亚留学学习压力很大,时间安排也很紧凑,1年的时间很难有机会去体会澳大利亚的文化,有的甚至连英语都还没有学好。学生在澳大利亚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参加一些学校的俱乐部,体会当地的文化,学地道的英语。

7.毕业之后找工作不能心急

现在找工作不容易是全世界的问题,并不是上海这个城市的问题。留学生回来之后常常眼高手低,急于求成,半年之内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比比皆是。可是其实找到工作的学生也很多,所谓的“海待”要从自身找原因。是否有真的过硬的英文水平,是否有足够扎实的专业水平。

8.多花些时间在计划上

建议从计划留学到申请,前后要花1至2年的时间。完成整个申请手续大概需要花费半年的时间,了解你要去的国家,选择你想学的专业也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

服饰礼仪

男子多穿西服,打领带,在正式场合打黑色领结,达尔文服是流行於达尔文市的的一种简便服装。妇女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穿裙子,在社交场合则套上西装上衣。无论男女都喜欢穿牛仔裤,他们认为穿牛仔裤方便,自如。土著居民往往赤身,或在腰间扎一条围巾,有些地方的土著人讲究些,披在身上。他们的装饰品丰富多彩。

仪态礼仪

这裏的男人们相处,感情不能过於外露,大多数男人不喜欢紧紧拥抱或握住双肩之类的动作。在社交场合,忌讳打哈欠,伸懒腰等小动作。

相见礼仪

澳大利亚人见面习惯於握手,不过有些女子之间不握手,女友相逢时常亲吻对方的脸。澳大利亚人大都名在前,姓在後。称呼别人先说姓,接上先生,**或太太之类。熟人之间可称小名。

餐饮礼仪

澳大利亚人在饮食上以吃英式西菜为主,其口味清淡,不喜油腻。澳大利亚的食品素以丰盛和量大而著称,尤其对动物蛋白质的需要量更大。他们爱喝牛奶,喜食牛肉,猪肉等。他们喜喝啤酒,对咖啡很感兴趣。

喜丧礼仪

在澳大利亚,男女婚前一般要先订婚,由女方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婚礼後通常要举行宴会。澳大利亚人的葬礼,先在教堂内举行,由牧师主持追思礼,他们还保存著寡妇沈默的古俗。有趣的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其耶诞节和元旦节不是在寒冷的冬季,而是在火热的夏季。

商务礼仪

到澳大利亚进行商务活动的最佳月份是3-11月。澳大利亚是一个讲求平等的社会,不喜欢以命令的口气指使别人。他们把公和私分得很清楚,所以不要以为一起进过餐,生意就好做了。

旅游礼仪

澳大利亚不流行小费,但服务人员如果为你提供了额外的服务,可给适当的小费,数目不宜多。到商店裏买东西不要讨价还价。坐车不系安全带是违法的,小孩也要系安全带。大部分旅馆的电话拨0是外线,拨9是旅馆总机。

主要禁忌

澳大利亚人对兔子特别忌讳,认为兔子是一种不吉利的动物,人们看到它都会感到倒楣。与他们交谈时,多谈旅行,体育运动及到澳大利亚的见闻

生活用品 衣架、毛巾、浴巾、肥皂、香皂、洗发水、浴液、牙刷、牙膏、电子闹钟、针线包、粘钩若干、雨伞、电话号码本、指甲刀、剪子、雨衣、皮筋、卡子、镜子、小螺丝刀、梳子、饭盒、筷子、勺子(刀叉要带全)、刮皮器、瑞士军刀、框架近视眼镜、隐形眼镜、太阳镜、护理液2瓶、化妆品(防晒霜、洗面奶、乳液)、女性卫生用品、鞋刷、菜谱、菜刀、电池(5号,7号,2号,纽扣电池若干)

药品 感冒类: 板蓝根、清凉油若干、康泰克、复方甘草片、百服宁、白加黑、体温表

保健类: 施尔康、维生素片

肠胃类:气滞胃痛冲剂、泻立停、玛叮琳、司达舒、霍香正气丸

消炎类: 诺氟沙星、黄连素 、三金片

口腔类: 草珊瑚含片、布洛芬

外用类: 达克宁、皮炎平、红花油、棉签、药棉、乐敦眼药水、消炎眼药水、邦迪、四环素眼膏、红霉素、云南白药、清凉油、麝香虎骨膏

衣服 女生

外衣:棉质运动服(厚、薄)、衬衫(长短袖)、套装、T恤衫、防水外套、马甲

裤子:牛仔裤、运动裤、短裤、秋裤、7分裤

毛衣:线衣、毛衣(薄、厚)

内衣:吊带背心、文胸、内裤、短袜、丝袜、保暖内衣、睡衣(长、短)

配件:围巾、丝巾、手套、运动帽、夏帽、泳衣、皮带、泳镜

鞋:正装皮鞋、中靴、沙滩鞋、运动鞋、拖鞋(薄厚)

包:背包(耐用)、腰包、手提包、钱包(能装零钱)

男生

外衣:棉质运动服(厚、薄)、衬衫(长短袖)、风衣、西装、T恤衫、防水外套

裤子:牛仔裤、西裤、运动裤、短裤、秋裤

毛衣:线衣、毛衣(薄、厚)

内衣:内裤、短袜、保暖、睡衣(长、短)

配件:领带、围巾、手套、运动帽、泳裤、皮带、泳镜

鞋:正装皮鞋、中靴、沙滩鞋、运动鞋、拖鞋(薄厚)

包:背包(耐用)、腰包、手提包、钱包(能装零钱)

文件 护照、OFFER和COE、机票、护照照片(2寸)、电话本、成绩单(大学和IELTS)、驾驶执照、出生公证、学历公证、重要文件的复印件、以前的申请文件的COPY(软盘)、地图

电器 小手电筒、台灯、灯泡、录音笔、 随身听、吹风机、手机、转项插座、插线板、充电电池和充电器、笔记本、网线、网卡、电饭锅、电吹风(MINI)、数码相机、电话线和鼠标、电话、 电话线

学习用品 圆珠笔(蓝、红色)、签字笔及笔芯、自动铅笔、铅心、橡皮、涂改液、固体胶水、裁纸刀、笔袋、文件夹、朔料夹、笔记本、计算器(带函数功能)、信纸, 英汉/汉英词典,专业英语词典、专业书籍、明信片、快译通、订书机、便签条、回形针、订书钉、大头针、小透明胶、雅思书籍、打孔机、双面胶

软件 (a)系统软件:2000、DOS、WINME、WIN2K中英文版。(b)办公软件:OFFICE全套(中英文)、金山词霸、快译。

0?8系统工具:杀毒软件、GHOST、磁盘工具、WINZIP、WINRAR

(d)图象软件:PHOTOSHOP、ACDSEE32、3DMAX

(e)网络工具:NETNATS、FLASHGET、FIREWORK4、FLASH5

(f)多媒体软件:WINMAP、POWERDVD、MPEG4(DIVX插件)、REALPLAYER、豪杰超级解霸 网络线多带

看腻了凯特王妃,这十位王室成员的时髦品味更胜一筹

除了以优雅实穿的风格掳获众多粉丝的英国凯特王妃,全球众多王室成员中,还有许多隐藏版的时髦爱好者!她们或首作风低调,或是近年较少公开露面,但论及穿衣品味,都不输凯特王妃。

下面就来盘点10位有着时髦好品味的王室成员。

嫁入摩纳哥王室前是游泳运动员的夏琳王妃,除了在王室行程中展现优雅风格,每年在摩纳哥年度盛事红十字舞会上的礼服造型也总让人惊艳!

身为Dior、Louis Vuitton、Akris等品牌秀场前排VIP,并时常穿Valentino、Armani等订制服的夏琳王妃,这些年来努力维持修长身材,穿上一身闪亮华服,优雅华美的样貌让人想起她的婆婆 —— 摩纳哥最美王妃格蕾丝·凯利。

在蒙特卡洛举办的Global Ocean晚宴上,一袭海蓝色斜肩亮片礼服亮相的夏琳王妃,亮眼程度丝毫不输身旁的明星们。

有个身为前卡塔尔国王的丈夫,同时也是极具生意头脑的投资人,卡塔尔王妃谢赫莫札的人生经历宛如连续剧般曲折离奇。走过被流放,与仇人之子结婚等戏剧化经历的她,同时也因为非高订不穿的奢华品味,以及混合了中东价值观和西方时髦美学的穿搭而广为人知。

作为皮件制造商Le Tanneur的老板,同时也是Valentino持股集团的创始人,谢赫莫札王妃在 时尚 与艺术界精准的投资眼光,不仅为卡塔尔王室带来巨大财富,也让她成为媒体的焦点,曾被选为世界上最优雅女人之一。

从Chanel、Jean Paul Gaultier、Hermès到Giambattista Valli,卡塔尔王妃甚至被视为自杰奎琳.肯尼迪以来,在穿衣品味上最具影响力的女人。出访荷兰时,谢赫莫札王妃一身Valentino高订斗篷及利落裙装,搭配华丽的David Webb珠宝,展现高端的穿搭功力。

在西班牙被许多女子视为 时尚 Icon的莱蒂齐亚王后,嫁入王室前是一位新闻主播。身为西班牙首位平民王妃的她,穿衣上时常选择皮革单品与靴款搭配,展现个性的穿衣风格。

莱蒂齐亚王后同时也是Felipe Varela以及Zara、Mango等西班牙本土品牌的忠实粉丝。对于穿衣,她和凯特王妃一样,不避讳一衣多穿,时常可看到她以同样的单品搭配出不同造型。

除了王室穿搭中时常可见的花朵、粉彩色系,莱蒂齐亚王后不同场合展现的穿衣智慧,也是她备受喜爱的原因。在正式会面场合中,她会以低调知性轮廓简约的裙装为主;而在面对群众时,她则会选择较为亲切活泼的浪漫洋装,搭配上实穿又不过度抢眼的Prada高跟鞋,创造出优雅却又平易近人的氛围。

身为现今瑞典国王的长女,同时也是瑞典王位继承人,维多利亚公主的穿搭风格十分多变。勇于尝试各种单品的她,最标志性的造型便是一身利落的西装搭配阔腿长裤,在中性的造型中,又会加上优雅饰品点缀,打造独树一格的穿衣品味。

作为现今欧洲王室中18位王室后代的教母,维多利亚公主也有个「欧洲的神仙教母」的可爱绰号。在2017年诺贝尔奖晚宴上,维多利亚公主一身天蓝色百褶礼服搭配Bottega Veneta经典手拿包,化身迪士尼动画中的梦幻公主。

而在2019年的诺贝尔奖典礼上,维多利亚公主则以一套黑白配色、轮廓立体抢眼的不对称设计礼服现身,展现不同于平时的穿衣态度。

为推展教育、 健康 、儿童福利等公益活动而活跃于社交媒体上的约旦王后拉尼娅,同时也是UNICEF、联合国基金会等组织的理事会成员。为了公益活动走访各国的她,在正式场合的穿搭多以优雅与时髦感兼具的套装或洋装为主。

除了亮眼的套装,拉尼娅王后的选包品味同样值得称赞,从Louis Vuitton、Dior、Fendi、Bottega Veneta到Valentino,各品牌的经典设计以及季节性款式都是她的心头好。而她也总能在王室的穿衣规范中,利用同色系或是异材质的包款搭配创造惊喜。

身为穆斯林的拉尼娅王后在穿衣上尽管有时受宗教限制,但她总能在规范之下以不同剪裁加上巧思,创造出不露出手肘膝盖,却又不过度保守的传统服装造型。

成长于阿根廷的荷兰皇后马克西玛,在西班牙的一场活动上认识当时仍是王储的亚历山大国王。除了母语西班牙文及英文之外,为嫁入王室而认真学习荷兰文的王后,在穿搭上混合了南美洲的缤纷色彩与王室的优雅传统。

因嫁入王室而移民荷兰的马克西玛皇后,平时也十分关注移民权益。热爱缤纷色彩的她,时常在穿搭中加入代表荷兰的橘色,拉近与国民的距离。

除了缤纷色系,马克西玛皇后也热爱各种中性色的混搭,除了订制礼服,兼具质感与实穿风格的COS也是王后的爱牌。

丹麦玛莉王妃与英国凯特王妃同样是平民出身,有着苏格兰血统并在澳洲长大的她,在悉尼的酒吧认识了丹麦王子,自此进入了丹麦王室。作为从现代国王到现今女王都强调朴实简约的丹麦王室一员,哥本哈根的居民有时甚至会看到王妃带着孩子们在街头骑脚踏车的光景!

相较于他国王室成员的奢华穿衣,玛莉王妃嫁入丹麦王室后,依然维持了家族的亲民作风。除了少数正式场合会穿上由丹麦设计师打造的定制礼服外,鲜少穿戴名贵服饰。但玛丽王妃的出众气质,加上善于运用配饰的好品味,依然让她能打造出优雅内敛的王室风格。在混搭平价品牌与配饰的穿衣哲学上,与凯特王妃十分相似。

尽管穿衣风格低调,但玛莉王妃对丹麦的第三大出口 —— 时尚 产业的支持却有目共睹。在丹麦的哥本哈根时装周,时常可见到她的身影。

出生于伦敦的玛丽-珊图,原本是出身豪门的美国名媛,在与前希腊王储兼丹麦王子帕夫洛斯结婚后,也成为王室一员。但因希腊的君主制度在1973年被废止,她以王室身份出席公开场合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与设计师Valentino Garavani是多年好友的玛丽-珊图王妃,不只在婚礼上穿着这位设计师的作品,平时也常穿Valentino的服装。自2000年开始,这位兼具名媛与贵族身份的王妃开始发展同名童装品牌Marie-Chantal。

时常出入欧美名流社交场合的玛丽-珊图,2015年时曾参加奥斯卡会后派对,玛丽-珊图当时一身Alexander McQueen的缎面镂空洋装,穿出优雅又性感的风格。

不被王室头衔所限制的还有沙特阿拉伯的迪娜王妃,曾担任阿拉伯版《Vogue》总编的她,同时也是会员制高端选品店D'NA的创办人,在阿拉伯地区有着一群对她的品味深信不疑的忠粉。

在嫁入沙特阿拉伯王室前,迪娜王妃是名道地的纽约客,移居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前,在纽约上西区定居一段时间。

今年33岁的泰国公主希里万纳瓦瑞,除了是王室成员外,还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倍受前国王宠爱的她,不但17岁就创立了个人品牌,同时也是时装周秀场的常见脸孔。

相较于多数王室成员优雅保守的穿衣取向,希里万纳瓦瑞公主向来敢于尝试流行单品。同时她也是Chanel、Louis Vuitton、Dior、Balmain等精品品牌的粉丝。

希里万纳瓦瑞公主的穿衣及设计风格中,可以看出泰国文化,以及被称为泰国丝绸之后的祖母的影响,公主本人也曾表示自己的家族是她创作灵感之一。

英、美、法、德、加、意、澳大利亚、新加坡各国的风俗习惯

英国的禁忌与习俗

美国的禁忌

不能加塞

英国人有排队的习惯。你可以看到他们一个挨一个地排队上公共汽车、火车或买报纸。加塞是一种令人不齿的行为。

不能问女士的年龄

英国人非常不喜欢谈论男人的工资和女人的年龄,甚至他家里的家具值多少钱,也是不该问的。如果你问了一位女士的年龄,也是很不合适的,因为她认为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个人都想永葆青春,没有比对中年妇女说一声“你看上去好年轻”更好的恭维了。毫无疑问,每个女士的发型、化妆和衣着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美丽、更年轻,但是如果她的打扮让人感到太刻意,那么别人就会带着非难的口吻说她“显得俗气”。

不能砍价

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

盥洗室与去“100号”

盥洗室一词的本意为洗手或洗脸的地方,但其实际含义则是厕所,英国人上厕所时不会直截了当地说“去上厕所”,在提醒别人时也是如此,都不直接提到“厕所”二字。如果你想要上厕所,可以说“去男人的房间”,或“去女人的房间”,也可以说“请原谅几分钟”或“我想洗手”等等。小孩子们想要大小便时便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在朋友之间和家庭内部,“100号”则是最常用的说法。

舞会上怎样不失礼

按照习惯,主人请人参加舞会,有时也设晚宴;有时光请跳舞而不设晚宴;而有的则请参加舞会的客人中少数人吃晚饭,饭后跳舞;其他人只能参加舞会而不能吃饭。所以,被邀请的人一定要看清请柬上的字样,以免使主人难堪。舞会上,主人备有夜宵,也可能只备些茶、咖啡和三明治等。参加舞会的客人服装要整齐,跳舞时男宾要轮流请女宾,其中有一次必须与女主人跳舞。男子与男子、女子与女子共舞是要被人笑话的。遇到重大喜庆节日,一个人如同时接到两份请柬,那么可参加一个舞会,提前退场后再赶另一个舞会,因为按习惯参加舞会的人可随来随走,不算失礼。

女士优先与绅士风度

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

在通常情况下,英国人总是把女子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如男女一起进房间,男的要替女士开门。进房间或进餐馆大多是女子在前,除非男的必须在女士的前头去选餐桌、开车门或做其他效劳。在街上行走,或过马路时,男子要走在女士身旁靠来车方向的一侧。如果一个男子和两个女士一起走,他应当走在两者当中。如果男主人或女主人或者两者同坐一辆车来接客人去吃饭,客人应该挤在汽车的前座,让后座空着,因为司机就是男主人或女主人。在宴会上,主人把客人领进客厅时,如果客人是位女士,她进客厅时,厅中的大多数男子都要站起来以示敬意。如果女主人的女儿在,她要把客人给女儿作介绍。通常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除非他年长得多或地位高得多。一般的惯例是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不管进入客厅的是男士还是女士,在客厅里就座的女士都不必起身为礼。宴会开始,男士们为女士们拉开椅子,帮女士入座。

有些英国人慨叹,在对待女士的礼遇方面,如今世风已不如以前。据说是因为妇女在选举、就业、 工资待遇和接受高等教育方面获得了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她们就不再需要以往的那种照顾了。看来,对女士的礼貌是出于男士觉得女士需要保护。

做客和餐桌上的礼节

如果你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就要考虎这样几个情况。比如,该在什么时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晚到10分钟最佳。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什么规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貌的。如果只是邀请你共进晚餐和聊天,那么你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高兴。另外,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鲜花等。

英国的饭菜简单,但是吃饭的规矩复杂。最主要的是坐直,学别人的样,吃饭的时候不准高高兴兴地问别人,并和别人不停地交谈。每个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汤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盘上。汤匙应放在汤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喝汤时最好不弄出响声,并用匙的一侧从里往外舀,不能用匙头,更不能端着汤盆把盆底剩的汤全喝光。不论吃什么东西,都尽量别弄出声响,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懂规矩。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后上一道甜食。如果客人没有吃饱,可向女主人夸赞她做的美味并再要点鸡、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会多加一份菜给他,但从不再多加。不能在别人面前打饱嗝。端上咖啡时要就着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盘上。不能在餐桌上抽烟。吃完饭,客人要将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后站起来。男士们要帮女士们挪开椅子。如果主人还要留客人再吃一顿饭,餐巾可按原来的折痕折好。餐后,客人要坐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向主人道别。

1.过谦并非美德

美国人把过谦视为虚伪的代名词,如果一个自谦说英语讲得不好,接着又说出一口流畅英语,美国人会认为他是个口是心非,装腔作势的人。所以,同美国人交往,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的能力,有一是一不必过于谦虚客气,否则反而事与愿违。

2.同陌生人打招呼

我们在路上,电梯内或走廊里,常常与迎面走来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这时美国人习惯是目光致意。不可立刻把视线移开,或把脸扭向一边,佯装不见。只有对不顺眼或不屑一顾的人才这样做。美国人清晨漫步街道时,若碰到擦身而过的人,会习惯说一句“早上好”。当然,在行人众多的街道上,不必对所有擦身而过的人都以目光致意或打招呼。

3.别忘了问候孩子

到美国人家中做客,他们的孩子一定出来见客,打个招呼。这时,千万不要只顾大人而冷落小孩子。那样势必使他们的父母不愉快。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亲亲他,如果小孩子亲了你的脸,你也一定要亲亲他的脸。

4.莫在别人面前脱鞋

在美国,若是在别人面前脱鞋或者赤脚,会被视为不知礼节的野蛮人!男性若脱下鞋子,就会被当作丛林中的土人一样受到蔑视。鞋带松了,也应走到没人的地方系好

国人的习俗与禁忌

◇字体:〔大 中 小〕 YNET.com ( 12/09 14:47 )

法国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般以握手为礼,少女和妇女也常施屈膝礼。在男女之间,女士之间见面时,他们还常以亲面颊或贴面来代替相互间的握手。法国人还有男性互吻的习俗。两个男人见面,-般要当众在对方的面颊上分别亲-下。在法国一定的社会阶层中,“吻手礼”也颇为流行。施吻手礼时,注意嘴不要触到女士的手,也不能吻戴手套的手,不能在公共场合吻手,更不得吻少女的手。

法国人在餐桌上敬酒先敬女后敬男,哪怕女宾的地位比里宾低也是如此。走路、进屋、入座,都要让妇女先行。拜访告别时也是先向女主人致意和道谢,介绍两人相见时,-般职务相等时先介绍女士。按年龄先介绍年长的,按职位先介绍职位高的。若介绍客人有好几位,-船是按座位或站立的顺序依次介绍。有时介绍者一时想不起被介绍者的名字,被介绍音应主动自我介绍。到法国人家里作客时别忘了带鲜花。

送花时要注意,送花的支数不能是双数,男人不能送红玫瑰给已婚女子。在送花的种类上应注意:在当地送菊花是表示对者的哀悼。法国人把每一种花都赋予了一定的含义,所以选送花时要格外小心:玫魂花表示爱情,秋海棠表示忧虑,兰花表示虔诚,郁金香表示爱慕之情,报春花表示初恋,水仙花表示冷酷无情,金盏花表示悲伤,雏菊花表示我只想见到你,百合花表示尊敬,大丽花表示感激,金合欢表示信赖,紫丁香表示我的心是属于你,白丁香表示我们相爱吧,倒挂金种表示心里的热忱,龙头花表示自信,石竹表示幻想,牡丹表示害羞,白茶花表示你轻视我的爱情,红茶花表示我觉得你最美丽。此外,法国人视鲜艳色彩为高贵,很受欢迎,视马为勇敢的象征,认为蓝色是“宁静”和“忠诚”的色彩,粉红色是积极向上的色彩。但法国人忌讳核桃,厌恶墨绿色,忌用黑桃图案,商标上忌用菊花。法国人还视孔雀为恶鸟,并忌讳仙鹤(认为它是蠢汉与*妇的象征)、乌龟,认为杜鹃花、纸花不吉利。

法国人大多信奉天主教,其次才是新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认为“13”这个数字以及“星期五”都是不吉利的,甚至能由此引发什么祸事。如果你对老年妇女称呼“老太太”,她们是很不高兴的。法国人还忌讳男人向女人送香水,因为这有过分亲热和图谋不轨之嫌。他们还不愿意别人打听他们的政治倾向、工资待遇以及个人的私事。如果初次见面就送礼,法国人会认为你不善交际,甚至认为粗俗。

法国女宾有化妆的习惯,所以一般不欢迎服务员为她们送香巾。法国人在同客人谈话时,总喜欢相互站得近一点,他们认为这样显得更为亲近。他们偏爱公鸡,认为它既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司晨报晓的功能,因而它可以用作“光明”的象征,并奉为国鸟。他们还非常喜爱鸢尾花,认为它是自己民族的骄傲,是权力的象征、国家的标志,并敬为国花。

法国人在交谈时习惯于用手势来表达或强调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如,我们用姆指和

法国人在交谈时习惯于用手势来表达或强调自己的意思,但他们的手势与我们的有所不同。如,我们用姆指和食指分开表示“八”,他们则表示“二”;表示“是我”这个概念时,我们指鼻子,他们指胸膛。他们还把姆指朝下表示“坏”和差的意思。

法国人一年到头似乎离不开酒,但贪杯而不过量。一日三餐,除早餐外,顿顿离不开酒。他们习惯于饭前用开胃酒疏通肠胃,饭后借科涅克(白兰地)之类的烈性酒以消食,佐餐时,吃肉类配红葡萄酒,吃鱼虾等海味时配白葡萄酒;玫瑰红葡萄酒系通用型,既可用于吃鱼,也可用于下肉。女士都爱用玫瑰红,以显示自己的口味清淡,不嗜烈物。法国人不仅看菜下酒,什么酒用什么杯子,也很有讲究,法国人讲究虽多,但喝的并不多。三五人一桌的聚会,一瓶10度上下的葡萄酒通常就行。

德国人民生活水平颇高,带薪假期长,公民出国旅游十分普遍。该国的旅游业也很发达,有不少吸引游客的文物古迹和游乐设施。

1.德国人的宗教信仰

大约一半德国人信奉基督教,另有约46%的人信奉天主教。

2.德国的节庆

除传统的宗教节日外,德国的节庆主要有:

(1)啤酒节

德国人嗜喝啤酒,所以每年9月的最后一周到10月的第一周有持续半个月的、举世闻名的慕尼黑啤酒节,节日期间所喝的啤酒可汇集成河。

(2)狂欢节

德国科隆的狂欢节从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开始,要连续数十天,到来年复活节前40天才算过完。

(3)妇女节

过完复活节第一周里的星期四是妇女节,妇女们这一天可以坐上市长的椅子,还可以拿着剪刀在大街上公然剪下男子的领带。

3.德国人的饮食习惯

德国人口味喜清淡、甜酸。早餐比较简单,一般只吃面包,喝咖啡。午餐是他们的主餐,主食一般是面包、蛋糕,也吃面条和米饭;副食喜欢吃瘦猪肉、牛肉、鸡蛋、土豆、鸡鸭、野味,晚餐一般吃冷餐,吃时喜欢关掉电灯,只点几支蜡烛,在幽淡的光线下边谈心边吃喝。德国人不大喜欢吃鱼虾等海味,也不爱吃油腻、过辣的菜肴,他们爱吃各种水果及甜点心。

德国人以喝啤酒为主,也爱喝葡萄酒。此外,德国人在外聚在一起吃饭,在不讲明的情况下,要各自掏钱(AA制)。

4.礼貌礼节

德国人好清洁,纪律性强,在礼节上讲究形式,约会讲准时。在宴会上,男子一般要坐在妇女和职位高的人的左侧。女士离开和返回饭桌时,男子要站起来以示礼貌。请德国人进餐时,事前必须安排好。他们不喜欢别人直呼其名,而要称头衔。接电话要首先告诉对方你的姓名。与他们交谈,可谈有关德国的事及个人业余爱好和体育,如足球之类的运动,不要谈打蓝球、垒球和美国式的橄榄球运动。

5.德国人的禁忌

除宗教禁忌外,德国人对颜色禁忌较多,忌讳茶色、黑色、红色、深蓝色等;在服饰和其它商品的包装上禁用纳粹或类似的符号;他们还忌吃核桃,忌送玫瑰花。

十一、意大利

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有三多:教堂多、喷泉多和雕塑多,其他几个闻名于世的古城也有许多吸引人的古建筑和现代艺术品、游览设施,所以意大利是一个有诱惑力的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意大利人前来我国旅游。

1.意大利人的宗教信仰

绝大多数意大利人信奉天主教。天主教在意大利有着很大的传统影响,首都罗马城内的梵帝冈则是世界罗马天主教的中心。

2.意大利的节庆

意大利人过基督教三节的盛况为世人瞩目。意大利的蛇节最具特色,无疑会使害怕蛇的人望而生畏,因为这一天人们手中拿着蛇,街上爬着蛇。每年2月中旬进行的意大利狂欢节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比德国狂欢节的时间短,和巴西的狂欢节过法也不相同。此外还有罗马建城节(4月21日),情人节(2月14日)等。意大利人过除夕夜除放鞭炮外,还要摔瓶子、花盆等,热闹非凡。

3.意大利人的饮食习惯

意大利菜肴具有味浓、原汁原味的特点。意大利人喜欢吃米饭和面食,面食的种类繁多,不仅可以当主食,而且可以当菜肴。意大利三面频海,海鲜丰富,因此,意大利人也喜食海鲜,他们喜欢吃生的牡蛎及蜗牛。

意大利人对我国的粤菜、川菜比较喜欢,但川菜要无辣或微辣。餐后,意大利人喜欢吃水果,如苹果,也有人喜欢喝酸牛奶。

酒是意大利人离不开的饮料,特别是葡萄酒,不论男女,几乎餐餐都饮。吃一顿饭,菜只要两三道,但酒却要喝上一两个小时,连喝咖啡也要加一些酒。过节时,更要开杯痛饮。

4.意大利人的礼貌礼节

意大利人亲友间经常互相跳舞联欢,待人接物也颇多艺术情调。见面礼是握手或用手示意。意大利大学生毕业后一般都有头衔。有些意大利人不太注意约会的准时。与意大利人的谈话内容可以是家庭、工作、新闻及足球,但不要与他们谈论美国的橄榄球和政治。

5.意大利人的禁忌

意大利人忌菊花,因为菊花是他们祭坟扫墓时才用的花。

加拿大

(1 )社交礼仪

加拿大的基本国情是地广人稀。特殊的环境对加拿大人的待人接物有一定影响。一般而言,在交际应酬中,加拿大人最大的特点是既讲究礼貌,又无拘无束。

加拿大国民的主体是有英法两国移民的后裔所构成的。一般而言,英裔加拿大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讲英语。性格上相对保守内向一些。而法裔加拿大人则大都信奉天主教,将法语,性格上显得较为开朗奔放。与加拿大人打交道要了解对方情况,然后在有所区别的加以对待。

(2 )服饰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着装以欧式为主。上班的时间,他们一般要穿西服、套群。参加社交活动时往往要穿礼服或时装。在休闲场合则讲究自由穿着,只要自我感觉良好即可。

(3 )餐饮礼仪

加拿大人对法式菜肴比较偏爱,并以面包、牛肉、鸡肉、土豆、西红柿等物为日常之食。从总体上讲他们以肉食为主,特别爱吃奶酪和黄油。加拿大人重视晚餐。他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到自己家中共进晚餐的习惯。受到这种邀请应当理解为是主人主动显示友好之意。

(4 )习俗禁忌

国花:枫叶

国树:枫树

忌讳:白色百合花不可作为礼物送人

来源:新华网

澳大利亚的习俗礼仪

澳大利亚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简称澳大利亚。它位于南半球,介于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国名来源于拉丁文australis,意即“南方的”。澳大利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牧羊之国”、“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岛大陆”、“南方大陆”、“古老土地上的年轻国家”、“淘金圣地”等别称。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白种人约占99%。居民中信奉基督教(新教)者占总人口的55%、罗马天主教占27%。澳大利亚为英联邦成员国,英国女王为澳大利亚国家元首。1788年英国在悉尼开始建立殖民地据点,作为英国罪犯流放地。至19世纪末,英国先后在澳大利亚建立了6个殖民地。1901年组成澳大利亚联邦,成为英国的自治领。

澳大利亚人时间观念很强,会见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他们待人接物都很随便。如果你应邀到澳大利亚人家做客,可以给主人带瓶葡萄酒。最好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

在悉尼和墨尔本宜随时宜穿西装。在布里斯班,当地商人惯穿衬衫、打领带、穿短裤。不过,初次见面时,仍不妨穿西装。拜访商界或政府办公室,须预先约会。很多生意是在酒吧中做成的。如果你提议喝一杯,通常由你付账,不可各自付账,除非事先说好。

澳大利亚人在饮食上习惯以吃英式西菜为主,其口味喜清淡,忌食辣味菜肴,有的人还不吃酸味的食品,他们的菜肴一般以烤、焖、烩的烹饪方法居多。他们在就餐时,大都喜爱将各种调味品放在餐桌上,任其自由选用调味,而且调味品要多。澳大利亚的食品素以丰盛和量大而著称,尤其对动物蛋白的需要量。他们通常爱喝牛奶、喜食牛羊肉、精猪肉、鸡、鸭、鱼、鸡蛋、乳制品及新鲜蔬菜。他们爱喝咖啡,吃水果。

澳大利亚人有个绝对无法通融的习惯:那就是每周日上午,一定到教堂(教堂数以千计)听道。澳大利亚人自古至今,一直严守“周日做礼拜”的习惯。一般欧美人士, 周日一清早就去打高尔夫球,有时候,还利用打球的时候,大谈生意。亿万元的合约,往往在场上就“一言为定”了。可是你想在澳洲人身上来这一招,保证不管用。因此,要避免在周日上午约他们出来打球。

澳大利亚颇具独特的风情习俗。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冬夏正好与位于北半球的我国颠倒。隆冬季节从北京去澳大利亚悉尼,那里却正是阳光灼人的盛夏。若到西澳还会遇到摄氏40-50度的酷暑。澳大利亚人房屋建筑的朝向也和我国相反,我国俗话说:“有钱不住朝北房”,但这句语在澳大利亚不适用。在澳大利亚,只有朝北的房屋,才冬暖夏凉。

商务活动最好于3-11月去访。12月至次2月为休假期。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一周不宜去访。

澳洲人沉着者居多,且都不喜欢生活环境搅乱。但是,因居民是不同国籍的后裔,而有微妙的差异。比如,和英国后裔商人进餐,而在餐中提起生意时,他们是不会理你的。相反,美国后裔商人,就可以边吃边谈生意,而且,还会谈得很起劲。此外,遇有商谈时,对方出来接谈的人,一定都是有决定权的人。因此,我方也应该派出同样的、具有决定权的人。否则他们会不高兴,甚至不理你。这是因为他们很重视办事效率,不愿把时间浪费在不能决策的空谈上。同样,在商务谈判时,不喜欢先打开高价,再慢慢减价,尽力避免在讨价还价上浪费时间,与澳厂商谈生意时,对方在价格上往往不太计较,但对产品质量要求相当严格,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对方将不客气的提出索赔。

澳大利亚的商务活动大多在小酒店进行。要仔细记住那一顿饭由谁付钱,付钱过于积极或忘记付钱,都是不好的。澳大利亚员工下班时间一到,就会即刻离开办公室。经理阶层的人对工作很热心,待人不拘泥。不过,不要以为一起喝过酒,生意就好做了。

在澳大利亚,人们相见时喜欢热情握手,彼此以名相称。澳大利亚人喜欢和陌生人交谈,特别是在酒吧,总会有人过来主动和你聊天。互相介绍后或在一起喝杯酒后,陌生人就成了朋友。

新加坡习俗禁忌

■握手寒暄

由于长期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人们见面和分手时都要握手。首次不要贸然登门拜访主人,应预先约好时间。在介绍时,通常应称呼人家“某先生”、“某太太”、“某**”,这适用于新加坡所有的民族。如果你参加社交聚会,人们将把你介绍给每个人,但介绍得很快,当从他们面前走过时,不用和他们握手。

■吸烟须知

在新加坡,人们是很不赞成吸烟。在电梯里、公共交通工具上、影院内,特别是政府办公大楼内,法律规定严禁吸烟,违者罚款。要吸烟最好征得对方同意。

■衣着服饰

新加坡的气候受海洋和纬度的影响,气温高,湿度大,因此夏季穿轻质料子的服装最为适宜。工作时人们普遍穿便服,下班后可穿T恤衫和细斜纹布裤,仅在正式的宴会上才必须穿西装,系领带,女士们则要穿晚礼服,也令主人家觉得受到尊重。

■招待应酬

招待的方式通常是请吃晚饭或午餐。当地人一般不会邀请初次见面的客人吃饭,然而主人对来访者有所了解后,便可举行正式宴会,并在席间洽谈业务。同样,来访者也不应急于请客,经常不断的会见将使双方更为接近,到那时互相宴请也为时不晚。与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

■馈赠送礼

无论去什么地方,没有必要携带礼物,在新加坡商人之间没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有时新加坡主人会邀请外国人到自己家里吃饭,客人如能带一份礼物(一盒巧克力或一束鲜花),女主人将会很高兴。新加坡人认为当着送礼人的面打开礼品的做法是不礼貌的,因此,当你告辞时见到礼物仍原封不动地搁在一边,千万别见怪。

■交谈忌讳

在社交性的谈话中,切忌议论政治得失、种族摩擦、宗教是非和配偶情况等,但可交流旅行方面的经验,也可谈论所到过的国家的各种见闻。好的交谈话题是当地的风味食品、餐馆、受欢迎的旅游地区和主人一方的商业成就。

在新加坡,公开表露幽默感的人是很少的,而且不是所有的笑料都能为人们所欣赏,因此在不太了解别人之前,最好少开玩笑。

新加坡严忌说“恭喜发财”,他们将“财”理解为“不义之财”或“为富不仁”,说“恭喜发财”被认为是对别人的侮辱和嘲骂。

■举止禁忌

俄罗斯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和内涵的主要内容之一。俄国是个多神教的国家,988年罗斯受洗,基督教取代多神教,而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东正教在俄罗斯则是最大和最有影响的宗教,俄罗斯人主要信奉东正教。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东正教徒一亿五千万人,仅前苏联就有八千多万人,占前苏联人口的30%以上。因此,在多神教,东正教及古罗斯人的神话传说的共同影响下,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着各种征兆和俗信,这些都具体反映在俄罗斯人的言语、行为和习惯方面。

隔着门槛不握手

当我们去俄罗斯人家里做客时,主人一开房门,我们会很自然地伸出手去握手以示问好,而俄罗斯人站在门口从来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进门后才握手。一些上了年纪的主人会解释说:"隔着门槛不握手,这是我们的规矩。"古时,斯拉夫人把夭折的孩子、亡故的长辈埋在自家门槛下,认为者的灵魂会保佑全家平安无事。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门槛是极为重要的地方,所以不能站在门槛上,不能坐在门槛上,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门槛。由此而产生了新郎在婚礼迎接新娘时必须把新娘抱进家门的习俗,假如新娘自己跨过婆家的门槛,会惹得祖宗的灵魂发怒的。迷信虽然已成过去,但这一习俗在许多地方保留了下来。

在俄罗斯,关于"门槛"有很多不祥的说法:在自己的家门口绊了一脚,家里准遭不幸、出门时绊了一脚,办事不会顺利、不能隔着门槛送东西否则会不幸临头、隔着门槛问好,是不祥之兆:要么会和人吵架,要么孩子将是哑巴、必须迈右脚跨门槛,假如迈左脚过门槛,则办事不顺等等。

呸,呸,呸,消灾驱邪求吉利

在与俄罗斯人交往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夸对方"气色不错"或者"诸事如意"等,对方会发出二三声 (呸,呸!)。假如我们不了解这其中缘由,会流露出疑惑的神情。在俄罗斯按旧时的说法,眼睛集中了一个人的力量,因此歹毒的人只要看人一眼,就能毁坏他的生活。换句话,用毒眼看人,就会使其遭遇不幸,在俄语中有 (毒眼)这个说法。古时的人担心被这种眼睛看过之后会遭不幸,就吐三次唾沫以达到驱邪的目的。后来,意思引伸到姻听到夸奖、赞美等好话而担心引起不吉利的后果,人们担心魔鬼听到这些好话以后,会伤害人。比如,古时候,俄罗斯人常常给孩子起一些难听的名字,如: (麻子), (斜眼)等,认为魔鬼是不会对有这些名字的孩子感兴趣的,从而可以使他们免遭不幸。

见人打喷嚏,要祝身体好

与俄罗斯人交往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突然有人打了一个喷嚏,这时俄罗斯朋友肯定会说一句祝你(您)身体好!,这已经成了一条人人遵循的惯例了。这是因为,古时的罗斯人认为喷嚏有特别的魔力,民间中有许多关于打喷嚏的预兆如: (星期一、空着肚子打喷嚏"有人送礼来;星期二打喷嚏"有外人来;星期三打喷嚏。有消息到;星期四打喷嚏,有人夸;星期五打喷嚏:有约会;星期六打喷嚏,心想事成;星期日打喷嚏"有客人上门。的传说有关:上帝造了人,往人的脸上吹了口气。于是人就有了生命。由此就有了一个说法:吸气时,气给人生命,出气时。气就会跑出去。人就有大病临头(俄语成语表示",咽气").而人在打喷嚏时,先吸气,后喷气,通常是张大嘴巴,魔鬼

澳大利亚的民族风俗

澳大利亚的风俗

民俗风情:

澳大利亚人既有西方人的爽朗,又有东方人的矜持。他们兴趣广泛,喜欢体育运动,如冲浪、帆板、赛马、钓鱼、地滚球运动、澳式橄榄球及游泳等都有众多的热衷者。

居住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也称原住民),仍然保护着自己的风俗习惯。他们以狩猎为生,“飞去来器”是他们独特的。他们很多仍居住在用树枝和泥土搭成的窝棚里,围一块布或用袋鼠皮蔽体,并喜欢纹身或在身上涂抹各种颜色。平时仅在颊、肩和胸部涂上一些黄白颜色,节庆仪式或节日歌舞时彩绘全身。纹身多为粗线条,有的像雨点,有的似波纹,对经过成年礼的土著人来说纹身不仅是装饰,而且还用以吸引异性的爱慕。在狂欢舞会上,人们头戴五彩装饰,身画彩纹、围着篝火跳集体舞。舞蹈纯朴,多反映狩猎生活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土著居民渐渐离开部落,搬迁到城市居住。澳大利亚有优惠土著居民的各种政策,包括在房屋、就业、福利各方面为他们投入现代生活提供各种必要的协助。在旅游区,土著居民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是世界各地游客搜罗购买的物品之一,这都是土著居民的收入来源。 澳大利亚的城市都是现代化的城市,由于政府提倡栽花种草和注意保护环境,所以每座城市都建设得象花园一样。有些土著人不愿意住政府提供的住宅,而宁愿住在肮脏不堪的木屋里。澳大利亚人的服饰与西欧人一样,均为西装革履。土著人的服饰也与西欧人一样,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衣服很少洗,显得很脏。还有的土著人赤身,或在腰间扎一块布遮盖。有的佩带臂环、项圈、前额箍和骨制鼻针。节日时,他们还在身上涂上各种颜色。澳大利亚人一般喜欢吃牛、羊肉、鸡、鸭、蛋、野味等。菜要清淡,讲究花样,不吃辣,对中国菜颇感兴趣。爱吃各种煎蛋、炒蛋、冷盘、火腿、虾、鱼、西红柿等。西餐喜欢吃奶油烤鱼、炸大虾、什锦拼盘、烤西红柿等。

无拘无束:澳大利亚人的最好概括

澳大利亚有特别浓厚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气氛。人们日常互相直呼其名(只称呼名,不称呼姓),老板和员工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如是。在两大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的市中心,平日中午常常可看见穿笔挺西服的白领人士或白领丽人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坐在建筑物门前的台阶上吃简单的午餐,如三文治或热狗,白领人士坐在街上吃便当,同样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同样的场面在东京或香港这样的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澳大利亚人文明有礼,乐于助人。在人流稀少的街上行走的话,人们即使互不相识也会打招呼和问候。如果手拿一袋水果在街上行走,袋子不巧破了,水果滚在地上,周围的人会马上帮忙捡起来,送还你的手上,还会有人给你找来一个好的袋子或者盒子或者什么可以救急的替代品,这就是澳大利亚。

周末的繁荣:澳大利亚的生活特色

在澳大利亚工作,工资一般是每周发一次(公务员或者大机构是每两周发一次),发工资的日子通常是逢星期四或星期五。因此,澳大利亚的餐馆、酒吧、百货公司每周的星期五、六是生意特别好的日子。近年一些大型百货公司和购物中心都有逢星期四晚延长营业时间的做法(Night Shopping),迎合逢星期四领工资的人士。一些不注意安排花钱的人,就会有周末富贵,周初贫穷的现象。这都没有关系,因为多过几天,又是快乐的周末了。

禁忌和礼仪:待人接物随和

澳大利亚人很讲究礼貌,在公共场合从来不大声喧哗。在银行、邮局、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是耐心等待,秩序井然。握手是一种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拥抱亲吻的情况罕见。澳大利亚社会上同英国一样有“妇先”的习惯;他们非常注重公共场所的仪表,男子大多数不留胡须,出席正式场合时西装革履,女性是西服上衣西服裙。澳大利亚人的时间观念很强,约会必须事先联系并准时赴约,最合适的礼物是给女主人带上一束鲜花,也可以给男主人送一瓶葡萄酒。